校准精密直流电阻测试仪是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,尤其在高精度测量场合(如实验室、计量部门、电力设备检测等)。下面从 校准目的、基本原理、校准条件、校准步骤、校准方法、注意事项 等方面,系统介绍如何科学、规范地校准精密直流电阻测试仪,以保证其测量精度。
一、校准目的
确保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量值与真值或标准值一致,控制测量误差在规定范围内;
验证仪器各量程的测量准确度、稳定性和重复性;
发现并修正仪器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(如零漂、增益误差等);
满足计量溯源要求,保证测试数据的可信度与可比性。
二、校准的基本原理
精密直流电阻测试仪校准的本质是:以更高精度的标准电阻作为参考,对比被校仪器的测量值,计算误差并进行调整(如可以)或记录偏差。
校准通常采用
四端测量法(开尔文法),有效消除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,特别适合低电阻的高精度测量。

三、校准条件要求
1. 环境条件
温度:20 °C ± 2 °C(或按仪器技术要求,通常控制在 18~28 °C);
相对湿度:40% ~ 60%,无结露;
无强电磁干扰、无振动、无腐蚀性气体;
仪器与标准器应放置稳定,预热时间满足要求(通常 ≥30 分钟)。
2. 标准器要求
使用 高精度标准电阻器(电阻箱),其准确度等级应优于被校仪器至少一个数量级(例如被校仪器为 0.01%,标准电阻应为 0.001% 或更高);
标准电阻应覆盖仪器所有常用量程,如:1 mΩ、10 mΩ、100 mΩ、1 Ω、10 Ω、100 Ω、1 kΩ、10 kΩ 等;
标准电阻需具备良好的温度系数、长期稳定性,并经过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。
3. 连接要求
使用短而粗的低阻抗导线,推荐使用专用测试线;
采用四线法连接(如果仪器支持),以消除引线电阻影响;
接触要牢固,避免接触电阻引入误差。
四、校准步骤概述
外观及功能检查
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,按键、显示屏、接口无损伤;
开机检查基本功能是否正常,如量程切换、显示、按键响应等。
零点/开路检查(视仪器功能而定)
某些仪器具有“零位校正”功能,可在开路状态下进行零点调整,消除系统偏移;
若无自动校零,可手动记录零位偏差(如有)。
标准电阻校准(核心步骤)
依次选取不同量程下的标准电阻值(建议选 3~5 个典型值,如量程的 20%、50%、100% 处);
将标准电阻接入仪器测试端(推荐四线法),待数值稳定后读取仪器显示值;
记录标准值(R_std,已知值)、仪器测量值(R_meas),计算误差或偏差;
如仪器支持现场校准功能,可输入标准值进行修正(即“校准调节”);
若不支持现场调节,则记录误差数据,用于评估仪器是否超差或作为修正依据。
多量程校准
对每个量程都进行代表性电阻值的校准,确保全量程精度满足要求;
特别关注常用量程与边界量程的准确度。
重复性与稳定性验证(可选但推荐)
对同一标准电阻多次测量(如 3~5 次),评估仪器重复性;
长时间通电或间隔测量,观察电阻值是否漂移,评估稳定性。
校准结果处理
判断各测量点的误差是否在仪器技术指标允许范围内;
出具校准报告,记录标准值、实测值、误差、不确定度等信息;
如误差超出范围,建议送修、调整或降级使用。
五、校准方法详解
方法一:直接比较法
原理:用已知高精度标准电阻与被校仪器测量值直接对比,计算误差。
公式:
相对误差 (%)=RstdRmeas−Rstd×100%
或计算绝对误差:ΔR = R_meas - R_std
操作:逐一接入不同标准电阻,记录并比较。
方法二:四线法校准(推荐用于低电阻)
使用四线(Kelvin)连接法,两线用于供电,两线用于测量电压,有效消除引线电阻影响。
特别适合测量 1 mΩ ~ 1 Ω 范围内的极低电阻。
方法三:仪器自带校准功能(如有)
仪器通常具备“内部校准”或“用户校准”模式,允许输入标准电阻值进行自动修正;
操作时进入校准菜单,按提示接入标准电阻,输入标准值,仪器自动调整内部参数。
六、注意事项
标准电阻选择要匹配量程,避免超出量程或分辨率不足;
避免接触电阻影响,务必使用优质测试线,推荐四线法;
仪器与标准器要充分预热,以稳定其内部电路与温度特性;
避免电磁干扰,校准环境应远离大功率设备、变频器等;
不要在测量中切换量程,以免引入冲击或误差;
记录环境温度,因为标准电阻和被测电阻都可能受温漂影响;
如发现某量程误差偏大,应重点检查该量程电路或送修;
校准周期:一般推荐 每年校准一次,或根据使用频率、重要性适当缩短。
七、校准报告内容(参考)
一份规范的校准报告通常包括:
仪器型号、编号、制造厂家;
校准日期、地点、环境条件;
使用的标准电阻型号、精度、证书编号;
各量程下测试点(标准值)、实测值、误差、相对误差;
是否合格判定;
校准人员、核验人员签名;
不确定度评估(高级校准实验室提供)。
八、总结